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政策文件发布平台 >> 政策问答平台
202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特点?

202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新冠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大力实施“八大战略”,统筹抓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件大事,经济社会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态势。主要体现为十个特点:

一是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切实扛起经济大市责任担当,坚持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78.5亿元、增长4.2%,总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二是动能转换实现突破。大力实施先进工业强市战略,持续抓好工业振兴“十个一批”,“五年取得突破”目标顺利实现。冶金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四新”产业投资增长12.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3.4%。单位GDP能耗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目标,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全市电力装机比重达到54.7%,分布式光伏电站总数、发电装机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三是商城优势加快放大。市场交易额、物流总额分别达到5710.1亿元、8609.2亿元,被中国商业联合会授予“临沂商城中国大集”称号。建成全国首个国际工程物资采购平台,快递业务量全省第一,快手农产品带货量全国第一。首开省内至蒙古国班列、鲁疆班列、临沂至日照海铁联运班列,全年欧亚班列到发335列、增长65%。山东顺和物联和山东高速林产供应链入选省级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工程,我市入选国家首批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规划建设鑫城体育智造产业园等9个地产品园区,地产品率达到40.2%。

四是沂蒙乡村焕发活力。严格落实粮食安全战略,省级区域性粮食安全应急保障基地落户临沂。新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累计创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强镇50个、乡土产业名品村342个。扎实推进2个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建设,完成1341户农村危房、15.9万户农村清洁取暖改造,新改建农村公路1961公里,县级以上文明达标村覆盖率超过80%。

五是内需潜力持续释放。创新建立“1+1+6”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省市县三级实施类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均超过150%,104个项目竣工投产,当年实现产值240亿元,创历史新高。全年签约项目986个、总投资4526.6亿元,分别增长96%和30.9%,格力智造、甘李药业、沂兴新材料等一批标志性项目落地投产。发放汽车、家电、文旅消费券1.5亿元,带动消费100亿元以上。举办RCEP进博会等各类会展活动71场,3个展会通过全球展览业协会认证。打造红色研学精品线路5条,“红绿蓝古”旅游体系加快构建。

六是战略空间深化拓展。谋划建设济临经济协作区,推进协作项目66个、总投资超1700亿元。成功举办“传承红色基因 推进融合发展”高峰论坛暨2022山东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对接大会,签约项目62个、总投资318亿元。围绕水资源保护利用、防洪减灾、产业发展等领域,争取55个项目纳入省级黄河重点项目库,完成投资89亿元,投资完成率超过110%。沂河新区正式挂牌运行,坚持市县一体、整体策划、因需施策,加快推进县域崛起。加强与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城市对接交流,城市影响力持续扩大。

七是城市品质全面提升。“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正式启用,有力保障未来15年发展空间和用地需求。北京路沂河大桥、通达路祊河桥、沂河路和陶然路高架路建成通车,快速路通车里程达到70公里、居全省第3位。中心城区新增口袋公园170处、综合公园5处,新增绿地76.5万平方米,城市绿色空间明显提升。中心城区24段黑臭水体保持“长制久清”,新增供水管网100公里、燃气管网226公里、供热面积578万平方米,入选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城市。建设棚改安置房1.4万套,新增公共停车位1万个,城市形象、内涵功能实现“双提升”。

八是改革创新动力升级。开通“沂蒙政务云客服”,建设“无证明城市”2.0,入选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典型案例。搭建“12345·临沂首发”融媒体平台,企业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112.8亿元。获批建设全省“十四五”期间唯一一家省级实验室——沂蒙山实验室。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85家、增长43.4%,居全省第1位。出台“1+N”人才新政,新引进国家级人才8人,31个项目成功入选省级重点人才工程。

九是民生建设更加有力。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安置上岗7.6万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2万人。在全省率先开展市域内中小学教师资源统筹配置,临沂技师学院获评首批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临沂大学获评全国品牌影响力本科高校。实现省级卫生乡镇全覆盖,临沭县成功创建国家健康促进示范县。九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再提高10%,发放救助保障资金约20.5亿元,低保标准实现“13连增”。我市被列为全国10个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之一。

十是安全底线夯实巩固。突出抓好疫情防控,强化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落实干部包保责任,确保调整转段平稳有序。空气、水环境质量指数同比改善6.3%、2.5%,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100%。“一企一策一专班”做好重点企业风险化解工作,不良贷款率1.23%,低于全省0.04个百分点。深入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1.1%、18.4%,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沂水县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刑事警情、刑事立案同比分别下降19.2%、3.5%,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