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府网站:大家好,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一级高级警长刘秀光同志。刘政委,欢迎您。
刘秀光: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通过《政务访谈》这个平台和大家沟通交流。借此机会,代表市公安局党委,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公安工作的广大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市政府网站: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作出专门部署,基层社会治理更是其中重要一环。公安机关肩负着维护安全稳定、推进平安建设的重要使命,是如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呢?
刘秀光:《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指明了路径、提供了遵循。在具体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全市公安机关主要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领导是平安中国建设的根本保证。实践中,公安机关紧紧依靠、充分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政治优势、组织优势,集中力量办实事、办好事。在市委领导下,扎实开展“践行党群同心 深化矛盾风险化解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集中攻坚行动,会同相关职能部门,统筹推进大排查、大走访、大化解、大巡防、大整治、大宣传“六大行动”,公安机关组织1.1万名民警辅警沉在一线,会同基层组织和网格员,对各类突出矛盾纠纷、重点群体开展全方位排查,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4万余起,全市矛盾纠纷存量大幅压减、增量有效管控。二是坚持主动创安。深入实施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动态清除各类风险隐患,做到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努力为全市人民站好“安全岗”。去年以来,联合14个部门常态化开展巡查宣防集中行动29轮58次,出动警力60万余人次,发动群防力量233万余人次,全市刑事立案数同比下降19.35%。持续深化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部署开展事故预防“减量控大”百日攻坚行动,安装爆闪灯2.2万个、右转必停设施480套,清理“马路市场”521处,我市被确定为全国首个深化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应用升级试点市。三是坚持协同共治。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紧盯人员密集场所和重点部位安全管控,推动市政府出台工作方案,梳理确定8000多个重点场所,明确相关部门主体责任,从源头上消除隐患,守护群众安宁,全市重大公共安全事故保持“零发生”。

市政府网站:好的,谢谢。当前,临沂正加快推进现代化强市建设,力争中上游、跑好中长跑,放大乡村振兴特色,塑造商贸物流优势,“实好多快”抓招商,这些都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在此,想请您介绍下,全市公安机关在优化营商环境、护航经济发展方面具体开展了哪些工作呢?
刘秀光:去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主动融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聚焦“发展所需、企业所盼、公安所能”,全警全力保安全、优服务、促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一是重拳严打整治,净化发展环境。坚持企业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重点解决整治什么。持续向合同诈骗、非法集资、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经济犯罪发起凌厉攻势,破获案件120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2.4亿余元。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统筹推进“云剑”“断卡”等系列专项行动,打掉“两卡”犯罪团伙184个,破获电诈案件4850起,实现发案、损失同比“双下降”。紧盯企业和群众深恶痛绝的黑恶犯罪,深入推进“四打一追”、规制恶意投诉举报等专项行动,打掉恶势力组织23个,侦破十类涉恶犯罪案件845起。二是规范执法行为,彰显公平正义。秉持“执法行为即为城市形象”理念,用情用力解决执法突出问题。结合“法治公安建设年”活动,纵深推进“雷霆”积案清查行动,建立“派驻法制员+法制助理”机制,出台执法指引12个。在涉企执法检查上做“减法”,严格事前审批,压减检查频次。出台“便民利企20条”“服务保障物流发展10条”,建立货车“首违警告”“轻微免罚”等25类交通违法清单,全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三是优化服务举措,助力产业发展。深刻践行“一切工作到企业”的理念,主动为企业保障服务、排忧解难。健全“领导包联+项目警长”机制,98名市县公安局领导、191名项目警长全周期服务全市265家省市级重大项目。升级“爱山东”APP临沂公安专区,8大类44项高频事项全时即享,累计提供线上服务47万余次。积极融入“红色沂蒙·时尚临沂”品牌建设,圆满完成114场大型会议活动、96场体育赛事、53场展览展销、12场文艺演出安保任务,助力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市政府网站:好的。据悉,今年市公安局还部署开展了“防风险、送服务、解难题”万警入企助发展活动,能否请您介绍下相关情况?
刘秀光:去年,我们积极开展公安机关入企联商“问需、解难、创满”活动,累计上门服务企业3.3万余次,开展入企普法宣传2000余次,解决涉企诉求事项900余个,赢得企业和群众好评。为进一步巩固成效、拓展成果,市公安局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今年2月部署开展了全市公安机关“防风险、送服务、解难题”万警入企助发展活动。活动聚焦包联重大项目、服务重点园区企业,以“警长包联重大项目、上门服务‘四上’企业、普法宣传中小微企业‘三个100%’”为抓手,推动走访联系更加全面、上门服务更加精准、诉求解决更加高效,突出抓好“五个一”重点工作:开展1次“全面走访”,掌握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组织1次“亲清座谈”,广泛征求企业意见建议;举办1次“集中普法”,提升企业法治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进行1次“安全体检”,指导企业全面排查整改安全隐患,为企业筑牢安全防线;推进1次“主题宣传”,拉近警企关系。今年第一季度,全市公安机关累计走访企业1.5万余家,召开警企座谈会122次,开展入企宣传246场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227个,指导排查整改隐患230余处。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活动,强化责任担当,创新服务机制,加强部门协同联动,精准对接企业多元需求。同时,加大科技赋能,动态跟踪企业发展痛点难点,以更贴心、更高效的举措为企业纾困解难,为全市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公安动能。

市政府网站:感谢刘政委的介绍。我们了解到,首批有效期为20年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陆续期满,即将迎来换证高峰。请问公安机关为此做了哪些准备?又推出了哪些便民举措呢?
刘秀光:好的。居民身份证是群众日常生活工作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频繁的证件,有着不可替代的权威性和基础性。2005年,我市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开展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换发工作,今年首批有效期20年的证件陆续期满,将进入集中换证高峰期。对此,公安机关围绕“换证提醒、证件申领、证件制作、领取发放”四个环节,推出了十二项便民措施,更便捷、更高效地服务群众申领证件。一是精准提醒。通过“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提前6个月向身份证即将到期的群众发送换证提醒短信,将换领期限从有效期满前3个月延长至6个月,方便群众合理规划时间、错峰换证。二是多元服务。扩大“全程网办”服务范围,5年内曾在省内现场申领且采集过指纹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可通过“爱山东”平台线上申请、支付并寄递领证。对依托政务信息共享,能够核查证件信息的,不再要求提交实体证件。推行异地办证群众书面承诺制,免提交就业、就学等证明材料。对换证需求大的单位提供上门或专场服务,在居民集中的社区增设专门窗口,按需推行“预约办、错峰办、延时办”。探索实行身份证照片社会化采集,支持群众提供符合标准的近期证件照办证。三是高效制证。设立居民身份证服务热线,一对一提供信息查询、邮寄查询、紧急求助等服务。对应试考生、集体用工企业等急需用证群体,开通应急办证绿色通道,实现快速受理、审核、制证、发放。四是便捷领证。群众可自主选择寄递或窗口领证。对选择窗口领证的群众,证件到达后,通过“爱山东”平台,第一时间发送通知,确保群众及时领取。

市政府网站:刚才刘政委介绍的身份证换证便民举措非常贴心,切实回应了群众实际需求。当前,校园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一直是家长、学校以及全社会关心关注的焦点,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临沂公安在守护校园安全方面的工作呢?
刘秀光:好的。全市公安机关始终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立足职责任务,协同有关部门,全方位做好教育保护、安全宣传、违法犯罪预防治理,全力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一是织密安全防护网络。联合政法委、教育等部门,制定《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护校安园”专项行动方案》,构建警校家联合护学、民警辅警包联学校等工作机制,全市共设置护学岗3295个,每天投入护校警力2.2万余人次、发动群防群治力量15万余人次,持续净化校园周边治安环境。二是筑牢欺凌防治防线。在全市中小学建立学生欺凌防治工作制度,坚持月联系、季走访,常态排查涉校矛盾纠纷,跟进开展帮扶救助、法治教育、心理疏导等工作,实现对在校学生的全时段、全方位守护。去年以来,共排查化解涉校矛盾纠纷322起。三是厚植法治安全土壤。聚焦防霸凌、防溺水、防诈骗等安全常识教育,常态开展法治课堂、警营开放日、法治进校园等宣传活动,让安全意识、法治观念扎根学生心中。去年以来,共组织校园普法宣传1040余次,制作宣传警示牌310余个,发放宣传资料12800余份,覆盖学生及家长10万余人次。
在此,也呼吁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到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中来。平时多注重加强对孩子文明素养、法治观念和安全意识的培养,主动与学校、老师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确保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美好的成长环境!

市政府网站:非常感谢刘政委接受我们的采访,祝愿我市公安事业再上新的台阶。
刘秀光:谢谢!主持人、各位网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