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公开 >> 正文
索引号 1585729837/zfb/2025-0000099 发布机构 临沂市政府办公室
公开目录 区县动态 发布日期 2025/06/04
文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标题 平邑:城乡善治里的孝善文化密码
平邑:城乡善治里的孝善文化密码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这句谚语在平邑演绎出全新的解读。作为宗圣曾子的故乡,平邑县以弘扬孝善文化为抓手,成功打造了“曾子故里,孝善平邑”文化名片,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为城乡善治的“软实力”,探索出一条“以文化人、以文兴业、以文促治”的新路径。

从孝善文化经典文本到基层社会治理工具,平邑县在创造性转化实践中,究竟藏着怎样的文化密码?

全民乐读

埋下孝善文化种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走进平邑兴蒙小学,嘹亮的诵读声、击掌声和着整齐的鼓点飞出窗外。一打听才知道,这是该县孝善文化宣讲团的领读者正在校内开展“全民乐读”活动。

《周易》有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曾子提出的“治国平天下”政治观和“内省慎独”修身观以及“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通过乐读文化经典,讲述励志故事,适时与孩子们展开互动交流,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责任心很有好处。”平邑县纪委监委二级监察官、县孝善文化宣讲团团长孙令忠说,少年时期是孩子形成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有针对性地进行传统文化宣教,可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和为人处世能力,进而在心底埋下孝善文化种子。

同时,宣讲团还邀请了“乐读中国”发起人王海棣、全国“十大孝贤”“十大孝子”等典型代表,通过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村居)形式,以传统文化为引领,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受众,宣传孝廉文化和模范人物,传递弘扬正能量。截至目前,平邑县共培训乐读领读者100余人,开展各类宣讲活动近2000场次,受益群众超3万人。

孝善食堂

孕育乡村和合之治

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是提升社区(村居)居民幸福感的“催化剂”,也是解决基层矛盾的“倍增器”。

“听说你家老二也结婚了?前阵子,我去城里孩子家住了一段时间,也没能喝上喜酒。”在村委食堂,81岁的村民李桂峰边夹菜边询问身边的老邻居。“是的,孩子是旅行结婚……”75岁的张德秀笑得合不拢嘴。

仲村镇原宪屯是一个拥有3000多人口的大村,村内7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就有160余人。老人们长期居家、不相往来,为解决这个问题,村里办起了“孝善食堂”,为老人量身定制了一个谈心交流的空间,有效拉近了村民间的距离,让他们有了认同感、归属感。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平邑县共有各类村办、民办孝善食堂和农村幸福院184处,有力促进了邻里和谐与社会安定。

乡村治,则天下安。原宪屯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占锋说,自从村里开办了“孝善食堂”,老人们就有了聚会聊天的新去处,东家长西家短的小摩擦在吃饭间化解。期间,还有多位老人动员在外做生意的子女为村里捐款捐物,支持村里农网改造和“户户通”建设。如今,全村人处得像一家人一样,多年来未发生一起上访、诉讼事件。

城市建设

融入孝善文化元素

“满足需求、尽心赡养,精心服侍、保持经常,和颜顺语、态度安详……”夏日的慈孝湖广场上,家长正对着《新二十四孝图》展板教孩子学习。晨晖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人们或慢跑,或亮嗓,一派祥和。

文以载道,以文铸魂。平邑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訾焱告诉记者,和慈孝湖文化广场类似的,仅在兴水河两岸就有5处。此外,以孝善文化命名的公园、广场、道路、桥梁合计30余处,成为平邑城市建设赋能城乡善治的一大亮点。

(临沂日报)

 
【关闭窗口】 【字体: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