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后,通过与村‘两委’、党员、村民走访调研,想法子、理路子,从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着手,积极探索产业扶贫,短时间内同步实现了村集体增收、贫困户脱贫两项任务。”沂水县供销社派驻诸葛镇西埠前村第一书记徐从华如是说。
驻村后,徐从华与村“两委”反复酝酿论证,认为只有找准一个惠及民生的项目作为突破口,才能让群众真正接受并自愿交出已经到期的土地。经过外出考察以及多方论证,结合该村承包地的土质情况,决定通过社村共建合作社的方式,村集体以土地入股,发展集种植、观赏、旅游为一体的莲藕标准化种植基地项目,并利用第一书记任职的两年时间,争取打造成集莲藕种植销售、休闲莲藕采摘、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为一体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同步达到“增收、脱贫、致富”的目标。
像西埠前村一样的贫困村在沂水县还有80个。沂水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选派第一书记驻村抓党建促脱贫,引导薄弱村党组织,立足资源特点,培育发展产业,拓宽致富路子,做到变“输血式”扶贫转为“造血式”扶贫,力争用两年时间,使这些贫困村实现“五通十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贫困户全部脱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村级可持续发展,群众增收致富。
在富官庄镇刘家后沟村前小河边上的一片地里,已搭建的大棚有50多个,一些大棚里已栽上了1米多高的油桃苗木,环大棚的1200米排水渠基础工程也已完成,这些都是第一书记驻村后的成果。
“第一书记帮俺建起了大棚,还带着老少爷们出去学习,邀请果树专家给我们现场指导,我们对发展大棚都很有信心。现在又给我们村修建了1.6公里的硬化路,水果蔬菜往外运也不用愁了。”刘家后沟村大棚种植户李明祥说。
刘家后沟村党支书刘祥科盘算了一下:“油桃的销路和价格都不用担心,诸城那边一个水果批发市场每年都来地头收购,有多少就收多少。价格也不用担心,据以往经验,第二年的油桃,每棵能产果20斤,按往年每斤收到6元左右的价格,每年每个大棚能收益近5万元。仅此一项,全村增收200万元,直接受益群众达到200余户。”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沂水县明确了第一书记职责任务,那就是“五抓五促”,即“抓党建促规范、抓扶贫促增收、抓服务促融合、抓民生促和谐、抓乡风促文明”,在第一书记选派中,从县委、县政府工作部门中选派7名科级或副科级干部挂任乡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或镇长、第一书记工作大组长。面向100个县直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全县共选派148名机关干部到74个村(社区)任职第一书记,任期两年。
今年,沂水县将投入精准扶贫专项资金2000万元以上,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围绕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特色农业、旅游资源等17个重点领域,统筹协调,合力攻坚。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坚持每个贫困村都有第一书记驻守,县级领导干部乡镇蹲点、县直部门联系贫困村、“结亲连心”干部帮扶贫困户,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实施“百企包百村”工程,助推新农村建设,实现“村企双赢”良好局面。
沂水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确保到2016年底,12个省派第一书记贫困村全部完成“摘帽”;到2017年底,全县40个原市定贫困村和40个新识别库区村实现整体脱贫,全部实现“五通十有”,农村贫困人口基本脱贫;到2018年底,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全县7.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临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