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里缝个棉袄,累了就歇着,一年下来能赚五六千块钱,再加上养老保险,吃穿都不用愁了。”自从重新“上岗”后,沂水县杨庄镇吴家楼子村贫困户刘树芬大娘多年的穷日子便一去不复返了。
其实,刘树芬大娘的幸福经历在沂水县并不是个例。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沂水县把就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突破口,通过企业“岗位众筹”,吸纳有一定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口到企业务工,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为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创业脱贫注入了新活力。
精准培训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能
崔家峪镇妇联近日举办了第一期提高妇女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培训班,对自愿报名的42户贫困家庭妇女进行为期5天的培训。培训班邀请行业专家采取理论知识讲授、实际操作训练、组织学员研讨和实地观摩等多种形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技能知识送到妇女手中。通过技能培训,提高了贫困家庭劳动者的就业技能,拓宽了他们的就业渠道,激发了他们的就业创业激情,真正做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带动全家脱贫”。
沂水县还组织开展“技能培训田问课堂”“培训大篷车下乡”“互联网在线培训”等多种“短平快”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执行灵活的职业培训补贴标准。开展“沂蒙之星”“沂蒙红嫂”“沂蒙巧妹”等特色劳务品牌培训,提升贫困人口就业能力。
面对贫困家庭适龄子女,沂水县开展“技能扶贫计划”,组织全县技工院校定向招收贫困家庭适龄子女,按国家规定享受免费入学和国家助学金政策,为其提供勤工俭学岗位。每年组织专家到基层开展技术指导、信息咨询等扶贫活动2到3次,实现扶贫指导全覆盖。
扶持创业创造更多“扶贫岗”
“我们一直想创业,看到家乡优惠的创业政策后,我们就回来了。”四十里堡镇许官庄村村民夏秀云在青岛打工多年,回乡后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开办了一家服装加工厂,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吸纳本村及周围村400余名农民就业,人均月增收千余元。
在就业扶贫工作中,沂水县通过搭建就业平台,鼓励支持企业利用集体闲置土地、房屋等创办“扶贫车间”和扶贫加工点,并给予政策支持,吸纳周边贫困人口就业,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
沂水县还对农村贫困人口中有能力进行自主创业的,给予不低于2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并提供最高额度10万元的“免反担保、免抵押”创业担保贷款,按基准利率全额贴息,期限不超过2年。对积极吸纳农村贫困人口就业的小微企业,给予最高额度为300万元的创业扶贫担保贷款,按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期限不超过2年。对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创业场所的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给予一定期限的场地租赁费用减免等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力提高了农村贫困人口的创业积极性。
扶贫岗位送到家门口
“老人身体不好,孩子小又照顾不上,自从到这个厂子上班之后,既能照顾孩子,又能照顾老人,太方便了。”今年,许家湖镇春水社区贫困户袁中花在家门口找到了心仪的工作,高兴得不得了。而诸葛镇举办的精准扶贫就业专场招聘会上人山人海,吸引了大量前来找工作的贫困户,有不少贫困户现场就签订了劳动合同。
沂水县着力打造农村“扶贫车间”就地就近就业模式,强化农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开展就业伙伴结对帮扶活动。同时,该县还开展“送岗位促就业”扶贫活动,把工作岗位送到偏远乡镇,为困难群众提供就业机会。
“送岗位促就业”扶贫活动将农村贫困户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定向就业帮扶,让全县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扶贫对象实现就业脱贫致富。同时鼓励中介机构介绍贫困群众就业,每介绍1名贫困群众就业给予150元补贴。
据了解,沂水县在精准识别基础上,将利用2年时间完成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培训任务。具体目标为:帮助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家庭每户转移就业1人,实现“能转尽转”;让有技能培训愿望的农村贫困人口都能获得一次免费培训,实现“愿培尽培”;降低创业贷款门槛,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实现“应扶尽扶”。(临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