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民们就靠几亩地来种姜、种芋头挣钱,行情不好的话一年挣不上几个钱。现在好了,村里发展起了农家乐,眼看着家家户户都富起来了。”沂水县沂蒙风情旅游景区桃棵子村党支部书记张在召介绍说。
沂蒙风情旅游景区位于沂水县西南部,是沂蒙“红嫂”祖秀莲的故乡,所辖的72个行政村中就有省级重点扶贫村27个。经过扶贫攻坚,截至2015年底,仍有贫困户4238户,贫困人口7078人。为加快推进群众脱贫,沂蒙风情旅游景区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通过建设农家乐、乡村特色民宿等发展乡村旅游,让群众在家门口找到了一条致富路。
沂蒙风情旅游景区创新“一体两利三增收”模式,即以旅游扶贫为主体、让村集体和贫困户都得利、综合利用“股份合作参与型、资产收益创新型、公司+合作社+农户”三种增收方式。通过土地房产入股、农户入社、农社结合等方式,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4个国家级旅游扶贫村共265户400人脱贫受益,实现了农户致富与村集体增收的共赢。
沂蒙风情旅游景区的发展是该县旅游扶贫的一个缩影。沂水县把扶贫开发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下好旅游扶贫开发一盘新棋,让乡村旅游既是当地旅游的新“热点”,又是带动贫困群众致富脱贫的新路子。
沂水县将扶贫工作全面融入“全景沂水 全域旅游”大格局,放在乡村旅游工作的第一位来抓。通过对全县省定贫困村的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各村的村落建筑、文化遗存、古树名木、风土人情等特色资源,筛选出资源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村,首批确定了四门洞、桃棵子、留虎峪、后武家庄和圣水坊5个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其中四门洞、桃棵子、留虎峪、后武家庄为国家级旅游扶贫村。
结合全国乡村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活动的开展,该县以《沂水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基础,突出乡村旅游扶贫特色,桃棵子村、四门洞村、留虎峪村、后武家庄分别与北京大衍致用、济南新绿豪、山东省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东营山水等规划设计单位进行了合作,并于3月15日完成了规划评审。
发挥特色旅游小镇、A级景区和特色文化对旅游扶贫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沂水县大力培育小镇外拓型、景区依托型、风情展示型乡村旅游特色村。泉庄镇依托天上王城景区,使纪王崮由原来的一处荒山成功转型为年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的国家4A级景区,带动起了周边8个村、600多户崮上人家参与旅游产业,实现了由农业村向旅游村、由贫困村向富裕村的转变。
沂水县还加强对扶贫旅游的宣传力度,丰富乡村旅游新内涵,真正将“扶贫旅游”打造成为沂水旅游产品新亮点、市场新热点。结合全县整体旅游形象宣传,集中宣传介绍旅游扶贫村情况,印制扶贫旅游宣传材料,初步拟定了“牵手沂水游、景美心更美”扶贫旅游大环线和夏蔚镇、泉庄镇、沂蒙风情旅游景区3条小环线等扶贫旅游线路,并制定了配套奖励政策。同时,针对四门洞“星空农舍”、桃棵子“沂蒙山居”、石棚“铂思民俗”等精品民宿项目建设,支持民宿发展与旅游扶贫做好结合文章。(临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