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扶贫攻坚 >> 工作动态 >> 正文
罗庄:盘活农村资源 助力精准扶贫

中秋时节,行走在褚墩镇的田间地头,整套的灌排设施、平整肥沃的土地、畅通的田间道路竞相映入眼帘……一年前这里还是靠天吃饭的“望天田”,现在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一片片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田为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农民带来了新的盼头。

今年以来,罗庄区将农业综合开发作为精准扶贫的有效抓手,紧紧围绕农村条件改善、农业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这一工作思路,通过政策资金倾斜、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产业化经营项目,彻底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为贫困村全面脱贫精准发力。

好钢用在刀刃上

政策资金向贫困村重点倾斜

罗庄区将贫困村农业综合开发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在项目安排、建设内容上重点向贫困村倾斜。针对集中连片的省定贫困村所在的沂堂镇和黄山镇,今年争取的土地治理项目资金60%用于贫困村。通过对具备水源开发条件的贫困村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重点解决制约贫困区域发展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实现人均半亩旱涝保收田的脱贫目标。

在连片规划、规模开发的同时,优先把贫困村纳入开发范围,做到精准规划、重点扶持,确保工程规划与促进整村产业发展相结合、田间道路规划与农村农民出行交通道路建设相结合、农田灌排河道工程规划与美丽乡村村庄河道环境整治相结合。

花钱花在裉节上

强化农田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2016年,该区农业开发办公室争取上级财政资金1236万元,其中土地治理项目资金606万元、产业化财政补助和贷款贴息项目资金630万元。

依托第一书记懂民情、知民意、接地气的优势,罗庄区先后在12个第一书记驻村实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累计投入1788.7万元,硬化田间机耕路20.9公里、石渣路32.1公里,打深水井3眼、浅井160眼,并配套机电设备,新建渠系建筑物369座,购置植保机械4套,种植绿化苗木1.6万余株,将靠天吃饭的低产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高产田。

“我们仅在褚墩镇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面积就达1.82万亩,投资946万元,可累计新增产值790万元,项目区受益农业人口1.08万人,人均增收535元。”罗庄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贾世云介绍说,“这个项目在全省项目竣工验收和绩效评价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有钱不买半年闲

产业带动安置贫困劳动力

随着罗庄区农业开发综合治理的开展,农业开发项目区吸引了许多带动面广、竞争力强的优质品牌企业到项目区内流转土地,农户可获得每亩地1000元左右的纯收入。同时拓宽了就业渠道,老人和妇女可在基地内务工,每月收入1000元至1500元,年轻人可以进城务工,每月约有3000元左右的劳务收入,实现了“一块土地两份收入”。

罗庄区在产业化经营项目安排上,对能够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优先扶持,企业与贫困户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解决贫困户在资金、技术、市场、就业等方面的困难,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脱贫。

据了解,今年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后,预计可安置300名贫困劳动力就业,人均年增加收入7000元;投入扶持资金15万元,直接扶持30人,可带动140户贫困户脱贫,户均年增收2.24万元。(临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