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在郯城县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丁沟五村的一处宅基地上,几名建筑工人正在紧张地忙碌——— 一周之后,一座崭新的红砖红瓦新房就要建成交付使用。
“要不是上级帮俺建新房,俺就要在破房子里住一辈子了,俺打心眼里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看着正在建设中的新房,今年82岁的刘传才老人笑得合不拢嘴,逢人就夸党的好政策。
刘大爷老两口都80多岁高龄,儿子因病致贫没有赡养能力,爷俩都是村里的精准扶贫户,所住的房子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砖框土坯房。“屋漏最怕连阴雨,以前一到夏天下大雨,房顶的土跟着雨水哗哗往下撒。看到周围邻居都翻盖了房子,俺也想临死前住上新房,但现在人工、物料都这么贵,想也白想。”
回想起从前住的旧房子,刘大爷打开了话匣子,“今年扶贫的同志一来,就想到了俺的破房子,量地基、写申请,这不很快就给俺跑下来盖房手续,没用俺操心就给俺盖上了两间大门大窗的新房,这是俺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啊!”
丁沟五村是省定贫困村,也是省直“第一书记”帮包贫困村,全村像刘大爷这样的贫困户共有13户,他们的住房问题在今年能得到妥善地解决,得益于郯城县实施的脱贫攻坚危房改造行动。“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重点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郯城县扶贫办主任杜绍印说,“我们在分配任务时,也重点向省直“第一书记”帮包贫困村倾斜,全力做好行业扶贫工作。”针对这些精准扶贫户,郯城县按照户均建筑面积不超过60平方米、3人以上农户的人均建筑面积不得超过18平方米,每户补助1.25万元的标准,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全力解决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将贫困群众的危房改建成“放心房”、“暖心房”,确保贫困群众住得安全、住得放心,为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奠定坚实基础。
“说是送住房,但也不是谁都能享受到的。”郯城县建设局村镇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张元晓介绍,“不搞普惠制,把经济最困难、住房最危险作为危房改造对象确定的必要条件。根据省、市下达的年度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和补助资金,结合实际组织实施,确保2016年7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年底前全部开工。”该县严格执行“农户个人申请、集体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签订协议、组织实施、竣工验收”的流程,规范补助对象的认定、审批和操作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建立健全公示制度,将补助对象基本信息和各审查环节的结果进行公示。“虽然政府给补助,但一万多元的缺口对我来说还是一个大负担,幸亏政府又拉俺一把,不然根本没望住新房子。”港上镇刘桥村贫困户刘维省说。为解决农村危房改造农户自筹资金负担比例较大,对大部分贫困户来说即使有政府补助,也无力进行危房改造的问题,郯城县采取财政兜底、社会捐赠、企业帮扶等多面结合,多方寻求解决办法,强化危房改造资金保障,破解贫困户危房改造资金难题。
安居才能乐业,刚刚享受到这一政策的西鲍村贫困户丁凤金就已经开始着手规划以后的生活了,“我们村靠沂河滩,我年龄大出去干活也没人要,就在家喂点羊,一间用来睡觉,一间用来养羊。”丁凤金说着自己的规划,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据了解,郯城县自2012年把农村危房改造纳入民生工程以来,已累计完成4100余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惠及万余名农村困难群众。(临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