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莒南县板泉镇渊子崖这个著名的抗日楷模村,传统农业种植已经彻底改变。通过土地流转,该村大力发展花卉、樱桃、蓝莓、冬桃等现代高效农业。村里的众之健养生基地内,正在生态园里管理桃树的村民林凡田告诉记者:“村里发展起了产业,我们可以在这里打工,各方面都很便利。现在的扶贫工作确实做得好。”
渊子崖村发生的变化,只是板泉镇扶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镇以扶贫攻坚为统揽,大力实施农村公路、硬化+改厕、美丽乡村建设等民生工程和“一对一”帮扶、富民强村产业等行动,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扶贫致富,产业是核心。板泉镇按照“抓扶贫必须抓产业”的理念,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增强“造血”功能的根本来抓,通过发展杞柳种植加工、木梳制作、劳保用品制造、木器加工、太阳能配件、高效农业等产业,培育壮大贫困村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发展格局,进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了“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
党建扶贫,该镇通过党建工作引领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板泉镇武阳社区昊睿为农服务中心扶贫项目就是一个“村社共建”带动脱贫的好例。昊睿为农服务中心目前投资600万元,购置了96台大型农机,建设了仓储库、晾晒场等,近期还计划新上粮食烘干、花生红薯深加工等5条生产线。
“我们采取‘农机+农资+农技’‘流转土地+务工就业’等方式,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武阳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新彬介绍说。在该项目的带动下,目前社区89户贫困户按照每亩1000元的流转价格,每年可增收13万元;84户贫困户可享受免费的农机服务,每户每年节省机械费360元;5名贫困群众通过项目扶贫岗位,每人增加务工性收入1.2万元,农忙季节还可实现50名贫困群众就近务工,户均增收800元。包括武阳社区在内,板泉镇已在17个农村社区实施了20余个“村社共建”项目,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分红、创新经营,增加村集体收入1000余万元,带动农民增收1.3亿元。
此外,该镇注重发挥第一书记的作用,通过他们凝聚各层级部门、各行业资源,在扶贫攻坚工作中起到了“领头羊”作用。
在驻村过程中,第一书记以扶贫为第一要务,把扶贫项目、扶持资金精准落实到扶贫对象身上,选择适合贫困人口的产业,重点发展、重点扶持,让每个贫困村都培育1至2个特色产业,每个有条件的贫困户至少有1项增收项目,形成“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局面。如今,市县镇三级84名驻村干部正全力活跃在脱贫攻坚一线主阵地。
“现在村里修了公路,有了产业,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我们要加倍珍惜。”说起如今的生活,武阳社区村民孙秀杰的喜悦溢于言表。目前,板泉镇正积极构建大扶贫格局,围绕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乡村建设扶贫、医疗卫生扶贫、社会保障扶贫、财政金融扶贫等大力开展精准扶贫行动。(临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