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扶贫攻坚 >> 工作动态 >> 正文
罗庄:农业综合开发实现“扶贫富农”

八月正值雨季,记者在罗庄区黄山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内看到:田野平坦,沟渠整齐,绿油油的玉米挑着小穗儿随风摇摆,笔直整洁的扶贫公交线两侧,挺立着一排排樱花和红叶石楠,错落有致,呈现出勃勃生机。

完善基础配套 建设标准农田

文曲山村村民王建启正在为玉米施肥,他高兴地说:“往年,没有排水沟,俺庄地又洼,一下雨就淹庄稼,一大块地也收不了多少粮食。现在通过农业开发,旱了能浇水,涝了也不怕,今年肯定是个好收成。”当地农民曾给省、市项目验收组算过账:过去这里有时汛期,几千亩农田一片汪洋,庄稼几乎全部被淹;如今地里积水得到及时排除,秋季丰收不成问题,预计每亩地增收400元以上。

据了解,该片区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推进农业开发一、二期0.2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修建渠系建筑物、新打机电井、整修田间路,夯实农业基础,累计投入332万元,改善6个贫困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了地平、路畅、能灌溉,增加了粮食产量,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目前,整修道路 7400米,疏通排水沟3320米,打井59眼,配套管道8000米,修建各种桥涵14座。

立足特色扶持 打造“一村一品”

黄山镇立足当地特色,坚持政府主导、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扶持发展宇霖果蔬、光杰种植等优质高效农业开发基地,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农开项目开发模式既符合当地群众的种植习惯,又符合生态环保要求,既改造了中低产田,又提高了农业经营效益,实现了“开发一片区域,建成一个园区,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

黄山镇东蔡村党支部书记陈军光说:“我们村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治理,发展哈密瓜种植100多亩,亩均增收1万余元,不仅为村集体增收,还为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几年来,罗庄区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项目累计投入1787万元,共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22个。通过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辐射、带动周边发展,实现了特色产业扩就业、促农民增收的目的。

统筹规划安排 助力扶贫攻坚

结合全区扶贫攻坚,罗庄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坚持走集中连片、规模开发、扶贫攻坚之路,合理安排项目开发区。罗庄区农业开发办副主任侯孝光介绍:“近几年安排的农业开发项目全部在省级贫困镇,更确切地说全部安排在省级贫困村,就是想让农业综合开发助力精准扶贫。”

罗庄区农开办连续两年在贫困村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沂堂镇、黄山镇20个贫困村人均0.5亩的旱涝保收田,通过农业开发综合治理,贫困村实现“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的田园化格局,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低产田”变成“高产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实施财政补助和贷款贴息等措施发展农业开发产业化扶贫项目,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96人,投入直接扶持贫困人员资金 35万元,带动贫困户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