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扶贫攻坚 >> 工作动态 >> 正文
费县:让“水”项目托起扶贫大梁

冬日和煦,天空湛蓝。沿着山间新修的道路曲折回环,丘陵上层层种满了大小果树,完全可以想象春天花朵绽放、秋日果品飘香的胜景。这里曾是整体搬迁的省定贫困村费县朱田镇崔家沟、梁邱镇北王庄村旧址,现在已变成遍布花果的大型田园综合体。现在这个季节,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山头、田间一个个波光粼粼的水库、水池了。

“看,这些就是我们今年给崔家沟修建的12座扬水站、20个蓄水池,地下还有近9万米的管道,还有那些灌溉阀,可以灌溉近9000亩土地。”12月5日,在崔家沟村附近最高的山岭上,费县水利局农水站站长杨坤华指着周围建好的水利设施向记者介绍,今年县水利部门给这个项目投资了小型农田水利项目资金1300万元,再加上以前建设的3座小型水库和38处塘坝、拦河坝等,完全可以满足此地的用水需求。

“全村8000亩土地目前已被流转5000亩,建设了37个家庭农场、示范园、榛子种植生产基地等。由于做好了水利、道路、电力等配套工程,仅土地流转及果园租赁等就使我村增收了300万元。”崔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曹厚海告诉记者,目前,这片土地已经种植了40万棵果树,有了水的滋润,未来3到5年崔家沟将变成美丽的花果山,“其实,这几年栽下的果树,明年就能挂果了。我们还要发展乡村旅游、水果加工等项目,村民的收益会更可观。”

不仅仅是农田水利项目,费县水利部门在扶贫工作上将“输血”变“造血”,利用水利移民扶贫资金建设各类产业项目,给贫困村、贫困户带来持续收益。

在大田庄乡黄土庄村,26户村民的屋顶上已铺设了光伏板。“我们在该乡的大王庄、峨山等村也建设了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量预计60万度左右,年均收益约41万元,可为该乡每位贫困移民增加收入300余元。”费县水利局移民办李祥宗介绍。

2016年,费县水利部门共为水利移民投入扶贫资金2670万元,涉及9800名贫困移民,建设温室大棚、光伏发电、服装加工等多个项目进行承包租赁,所得收益全部分配给贫困移民。今年,该县又增投1090万元扶贫资金,建设2处水电站,预计每年收入可达140余万元。

(临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