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东区始终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一系列举措加以推进,打响了治理攻坚“三大战役”,取得了显著成效。
集中攻坚大气污染防治
我区持续加压推进工业治理,3家再提高重点工业窑炉已全部整治完成;11家重点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企业,已完成7家,其余4家停产整治;区政府对4家重点塑料热熔加工企业全部停产整治,对主城区17家重点VOCs排放企业,10家停产整治,7家实行夜间错峰生产;全区185家重点铸造锻造锻打企业实施整治,完成55家,未完成的130家全部停产整治。
多管齐下整治城市扬尘。持续对全区60个建筑工地、3个市政施工工地、8个拆迁工地进行常态化监管巡查,对不达标的2家工地落实停工、约谈、处罚措施。对外环线内36条双向两车道以上路段每天至少冲洗一次、洒水保洁3-5次。对渣土运输车实施重点区域禁行,加大夜查力度,查扣不达标车辆13起。对全区85家烧烤摊位全部落实“烧烤进院、炉具进店、油烟进管”。
疏堵结合治理散煤污染,区政府提前谋划,将清洁煤和清洁炉具推广补助资金列入年度预算。对现存19家规范网点严格落实各项提升措施,对12家已清理取缔的网点开展定期巡查,坚决杜绝反弹。全面覆盖严防秸秆焚烧,成立8个督导组,专门配备秸秆禁烧督察车,不间断对全区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全面排查督导,坚决杜绝秸秆焚烧行为。
全力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
我区对全区主要河流分段取样,完成汤河、李公河东支、李公河西支水质调研工作,分河段设点对水质进行监测,根据上下游数据变化分析污染因子及来源;积极召开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环保工作调度会议,对二污建设、一污扩建等七项具体任务立项督察。并结合采样数据分析,制定印发了《2017年河东区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共确定7项12个方面的任务。
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今年来,以“春雷”集中夜查行动、铸造行业专项检查行动、迎接市级环境保护专项督查等行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截至目前,累计对各类环保违法行为立案处罚132件,罚款771万元,其中与公安部门联勤联动10件,行政、刑事拘留12人。
重拳出击整治“小散乱污”企业
河东区结合辖区内小型传统工业项目面广量大、亟待升级的现状,紧紧抓住当前面临中央环保督察和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持续深入的契机,化压力为动力,做到整治过程早动手、争主动,采取非常手段、铁腕措施,打击小散乱污企业。力求在改善全区空气质量的同时,实现全区产业加快转型,打造河东工业“升级版”。
今年以来,整治小散乱污企业307家,其中清理取缔,实现“两断三清”82家;停产整治,供电部门断电停产225家。一是凝聚整治合力,将“小散乱污”企业的清理整治责任落实到镇街,镇街负责断电停产、清理取缔等工作;镇街将前期排查、政策宣传的责任落实到村居,村居负责随时摸排上报,并引导企业主动整治提升;区大气办负责每周调度、通报,环保、发改、国土、工商、质监等有关部门负责政策指导,形成村排查、镇清理、区指导的整治合力。二是坚持治污优先,以治理污染、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为出发点,重点针对环保手续不健全、污染治理设施不配套、散布在居民集中区、环保信访突出的企业,优先纳入整治范围。三是坚决先停后治,对于发现的“小散乱污”企业,一律先落实强制断电停产措施,再研究整治类别。对取缔关停类,坚决落实“两断三清”措施,对停产整治类或限期搬迁类,区大气办牵头制定相应的整治标准,指导企业整治提升,整治完成,区大气办验收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四是清单动态更新,对于小散乱污企业的名单实行动态更新管理。在前期排查整治结果的基础上,各镇街、村居随时排查,随时发现,随时断电整治,避免漏网之鱼,同时杜绝已取缔企业死灰复燃,擅自恢复生产。 (王吉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