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蓝天空,满目绿色,心情格外放松……”一位在奥正诚园选择置业的客商,如是表达自己的感受。
河东天生丽质,美丽抬眼可见。经过多年发展,从建区之初一穷二白的“白天河东区,晚上九曲镇”,到“三河环绕一城春、半城绿荫花醉人”的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再到追求“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美好新愿景,全区在改革创新、发展动能转换中,工业制造趋向轻盈灵动,经济结构不断变轻、变绿,奏响绿色主旋律,澎湃着美好新愿景。
加快动能转换走在前列
8月6日,总投资200亿元的火车北站片区改造提升和临沂农科景观城项目成功签约。这是继全区“冲刺夏季·招商引资大会战”集中签约总投资413.7亿元的36个项目后的又一重大突破。此前在上海召开的新旧动能转换项目洽谈会上河东代表团也收获满满。一个月内签约项目达40个,金额达723.7亿元,创出河东招商历史之最。
新动能项目数量决定产业素质和转型质量。今年,河东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一项重大工程,以“五区八园”作为主平台,开展“三引一促突破年”活动,借助北京、上海等城市外迁制造类项目的新机遇,创新招商方式,立足三大传统产业和三大新兴产业,瞄准价值链最高端、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坚持项目延链、科技强链、人才兴链“三链联动”,设立京津冀、长三角2个三引一促工作站,聘请首批100名招商顾问作为招商尖刀兵,灵活运用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以情招商、联动招商等途径,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加大“四新”、“四化”类项目引建力度,拉长特色产业链条,以产业带动提升传统动能,培育新动能。
前7个月,全区共引建招商引资项目178个,到位资金77.38亿元;引进了A类、B类创新创业人才102名,C类高学历人才50名;完成高校院所进河东2家,引进先进技术成果97项,开展产学研合作26家,新建1家省级院士工作站;博普照明、浩正铁塔、奥德燃气管材仪表生产等一大批新动能项目迅速推进。
环境更靓丽 家园更宜居
生态是河东的最大优势、最大财富。为让这抹绿色更靓丽、更显眼,全区始终把生态立区、绿色发展作为政治担当,充分发挥沂沭汤三河流域和城区“三环十五射”绿色通道优势,着力打造绿色生态河东。
一手增绿,一手治污。全区实施绿满河东工程,南北向以沂沭汤三河及联邦路、温泉路为轴,东西向以北京东路、长春路、凤凰大街为轴,加快构筑以路为轴的绿色通道、以河为轴的生态廊道。加快植绿增绿,累计造林4500亩、植树60万株,其中完成防护林带面积2658亩,形成了沿外环路26.8公里的绿色屏障。同时,坚持铁腕治污,截至8月中旬,全区整治“小散乱污”企业2217家,畜禽养殖已清理关停2974家,汤河全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投资2.3亿元,区第二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行,新增处理能力3万吨/日,市环保督察反馈的60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良好的生态环境,助力旅游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区拥有省级汤泉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9家。今年,河东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以省级汤泉旅游度假区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旅游景点争创4A或5A级景区为抓手,开展“全域旅游创建年活动”,做好“旅游+农业+”等“八大融合”和财政支持、政府引导、龙头带动等“五大政策”,实施沂州古城、中国梦幻城一系列重大旅游项目,倾力打造精品景区,加快推进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82%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
近日,临沂北京路小学(杏园小学东校区)成功封顶,这既是河东大力推进“名校进东城”工程的重要成果,又是打造全市一流教育的经典之作。
今年,全区发挥城市功能要素集聚优势,以“五个一流”为目标,深入推进“8+3”系统民生工程,着力打造令人向往的临沂城市新家园。上半年,全区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达82%。
围绕“一流的教育”,统筹推进“名师名校引领工程”和解决大班额、“全面改薄”工程,上半年开工建设学校2处、5处学校正在招投标,完成改薄设计23处,市政府教育综合督导评估获全市第一;围绕“一流的医疗”,加快实施“名院名医带动工程”,投资10亿元与市人民医院合作建设的东城医院扎实推进,凤凰岭和郑旺镇卫生院门诊楼投入使用,建成省级标准化卫生室30处;围绕“一流的养老”,实施“优老助老惠老扶助工程”,积极推进鲁商国际健康城、中日金秋养老养生等医养融合发展。上半年,整合提升了三处区域性中心敬老院,新建1处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处农村幸福院;围绕“一流的社区”,实施“高品质社区打造工程”,加快推进13个项目、6007套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城乡社区7个,4处社区服务中心建成使用、8处主体工程完工;围绕“一流的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创业就业环境提升工程”,11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此外,围绕精准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四联八建”贫困村提升工程,15个省定贫困村均已开工,2个村居八项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全区12个产业扶贫项目全面开工…… (王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