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央环保督察在山东

媒体报道
中国环境报:推动生态立区战略落地生根
2017-09-02 17:33   审核人: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这是自治区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体现,彰显了自治区党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决心和责任担当,是发展思想的又一次解放。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关键在“立”,笔者认为要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立”的工作。

一是“立”在生态优先发展理念的认识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今年对祁连山和六盘山环境问题分别作出的重要批示,振聋发聩,发人深省,持续向我们敲响警钟。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生态文明建设相对滞后,形势倒逼要求各级干部务必使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入脑入心,把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扛在肩上、任务抓在手上,在认识上提高,在观念上转变,在理念上升华,在行动上坚决。

二是“立”在自治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定位上。宁夏回族自治区三面环沙,干旱少雨,土地沙化、荒漠化十分严重,全区较不适宜开发和最不适宜开发区域面积共占70.3%。近年来空气污染指标上升明显,水质不断下降。在发展的路上,宁夏回族自治区再也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质量,只有对生态环境区情准确研判、深刻认识,才能立足实际,聚焦问题,对症下药,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中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是“立”在沿黄生态经济带的打造上。自治区党代会报告指出,要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城融合、人水和谐的沿黄生态经济带。这是发展内涵质的变化,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宁夏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管好了沿黄城市区域的开发建设,就管好了全区开发建设的大头。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必须切实保护好母亲河。结合国家目前正在开展的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在黄河397公里沿线,切实做到应划尽划、应保尽保,一旦划定,绝不触碰。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必须全面认识沿黄生态系统的多重价值,推动沿黄地区产能改造提升、园区整合发展、产业有序转移,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态经济体系,探索经济与生态良性互动的绿色发展道路。

四是“立”在西北生态安全屏障的构筑上。自治区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构筑以贺兰山、六盘山、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三山”生态安全屏障。要加强贺兰山生态的保护和修复,带动北部平原绿洲生态系统建设,营造多区域贯通的生态廊道。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突出构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带动南部山区绿岛生态建设,形成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生态廊道。罗山自然保护区要突出防风防沙,使当地人口和产业不突破环境承载能力,带动中部干旱带荒漠生态系统建设。

五是“立”在开展铁腕治污的措施上。自治区党代会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战役。去年宁夏开启了为期3年的“蓝天碧水、绿色城乡”专项行动,集中对大气、水、土壤污染进行整治。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企业环保准入门槛,从源头上为生态环境减负。实行严格问责机制,让存在破坏环境行为的人付出代价。

六是“立”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完善上。保护环境必须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从制度机制上保护生态环境。去年中央赋予自治区的空间规划改革试点任务接近尾声,已编制出了覆盖宁夏全域的一本规划,其中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基础上,划定了“三区三线”,明确了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保护要求,形成了空间规划的管控指标体系。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空间规划条例》,以立法的方式给予保障,空间规划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自治区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加强,切实以严格的法规制度确保生态安全,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