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央环保督察在山东

媒体报道
中国环境报:联手发力才能形成治污合力
2017-09-08 16:18   审核人: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针对被关闭“散乱污”企业失业人员积极开展就业帮扶,并通过发放失业保险、再培训等方式让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和自主创业。笔者认为,这不仅是对社会上出现的“环保影响经济和民生”等“杂音”的有力回击,而且为当前各地治理“散乱污”和保障民生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首先,治理“散乱污”要有作为。治理“散乱污”是偿还环境历史欠账的重要环节,关停治理无望的“散乱污”企业必然会带来诸如影响当地GDP、人员失业等问题,在当前环保问责的压力下,有的地方就出现了两种不可取治污方式:一种是“吐槽式”治污,只提治污副作用,不讲治污新疗效,只抱怨污难治,不思考怎么治;另一种是“一刀切”治污,有污染就灭,只管下“虎狼药”,完全不管疗效。诚然,这两种都是懒政的表现,其背后动机要不就是推卸责任,要不就是躲避问责。治污思想不正、动机不纯就是根源上不想作为。成都的案例表明,治污虽然艰难,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摆正动机,担起责任,真正有作为才能迈出治污成功第一步。

其次,治理“散乱污”要敢作为。面对“散乱污”企业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和牵一发动全身的复杂形势,首先考验的是地方政府真正敢于向污染宣战的勇气。要花苦功对排污情况进行全面“体检”,分类“把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综合施策。要有勇气对治理无望、严重违法的排污企业“切一刀”,坚决关停,治污才能“连根拔起”、防止“回潮”。地方党委政府必须着眼长远,敢于牺牲短期利益,拿出最大的决心和勇气向污染宣战,向生态文明建设进军。

再次,治理“散乱污”要善作为。善于治理是智慧治污的根本体现和最终出路。为此,要善于“打疏结合”。打要狠,疏要准。对于必须关停的排污企业要坚决关停,对于关停后企业主的再创业、劳动者的再就业等要全面综合施策,积极引导企业转型。要善于联手发力。成都的经验表明,“散乱污”治理既要靠环保部门坚决打击,又要靠劳动部门接力支持,也要靠发改等部门给予产业转型政策扶持。部门联手,才能形成治污合力。要善于向外借力。对于环保部门来讲,成都案例的重要启示就是要善于向外借力。面对治理“散乱污”这场硬仗,显然靠环境执法部门单打独斗已不能完全取胜。在当前治污的压力下,要善于借助“督察东风”,积极发动其他部门参与治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