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门头沟区龙泉镇曾有着“中国皇家琉璃之乡”的美誉,早在元朝时期,朝廷就在这里设立了琉璃局,清乾隆年间,北京琉璃厂也迁址于此。但是,如今该地所有琉璃厂却因琉璃产品制作中采用的烧煤工艺不符合环保规定而被关停。而且,不仅是龙泉镇,整个北京地区,多家琉璃厂也都因烧煤而被迫停产。
琉璃是用某些矿物质原料烧制而成的半透明釉料,加在黏土的外层后烧制成缸、盆、砖瓦等,其中以琉璃瓦最为著名,通常铺设于皇家宫殿或高级的庙宇等,目前我国一些重要的国家工程的修建或新建,如中南海紫光阁、北京火车站、军事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等,都用上了门头沟地区出产的琉璃瓦。我国的琉璃制作工艺已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门头沟地区的琉璃制法沿用的是高温烧胎、低温烧釉二次烧制工艺,对火候的掌控极为讲究,而它们在烧制过程中用的燃料却是煤,因此尽管它有非遗这样一块看上去很过硬的招牌,但仍然被环保部门果断叫停了。
目前,北京市正在积极进行环境治理,一些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污染的厂家都被叫停,北京很多琉璃厂采用落后的烧煤工艺,也未按规定安装除尘设备,因此被政府执法部门叫停,这是政府行使的市场监管手段,有其法理上的正当性。但是,这种看上去具有正当性的叫停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问题,企业停工导致一些生产任务无法完成,比如一家企业承接了为故宫和成吉思汗陵修缮提供琉璃构件的订单,却无法按时完成。一方面政府要进行环境治理,不能允许企业烧煤继续产生污染;另一方面琉璃作为一种产品,又为一些重要的工程所需要。这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矛盾,而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则需要政府和生产厂家共同努力。
对于执法部门来说,面对琉璃厂家使用的传统烧制工艺要求其进行技术改革固然是需要的,但简单化地叫停却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影响到一些重要工程的进度,也是需要反思的。如果执法部门能够分门别类,一方面允许企业的一些急件继续生产,一方面督促其加快煤改气并要求限时完成,则相信更能得到企业的理解和支持。而对于厂家来说,也应该看到琉璃生产过程中传统的烧煤工艺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需要加快技术革新而不能拖拉。事实上,连一些琉璃厂自己也承认,尽管国家早就提出了煤改气的要求,但厂里一直拖拉着,才导致了今日的尴尬。
当然,一些厂家担心煤改气以后可能会影响到琉璃的烧制质量,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琉璃在烧制过程中对火候的掌握极为讲究,烧煤时的火逐渐升温,稳定性比较强,这也是一些厂家迟迟不愿放弃烧煤的一个原因。但是,这并不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难关,烧煤工艺的这个优点也是琉璃工艺的创制者逐渐摸索出来的,而今天的琉璃生产厂家,应该比先人有更好的技术条件,完全可以尽快地掌握好天然气烧制琉璃的工艺。当然,在这方面政府相关部门也有其责任,一些琉璃生产厂家已经设计好了煤改气方案,但上报到环保部门又被告以要接到上级指示才能动手改,而这一等就是4个多个月杳无音信,这显然也不是可取的态度。
琉璃制作工艺作为我国的一种非遗产品,需要包括政府和企业在内的社会各个层面爱护传承,同时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等问题则需要改革,生产厂家不能以非遗为理由要求政府对其“网开一面”,而是需要通过使用革新后的新工艺来使非遗这棵“老树”开出“新花”。总的来说,琉璃厂家不应该躺在先人的创造上坐享其成,而是要积极探索,站在先人的肩膀上有所创造,使琉璃这一产品能够焕发出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