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政策文件 >> 正文
标题 临沂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临沂市2025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1585729837/nwh/2025-0000009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文机关 临沂市农业农村局 发文字号 临农种植字〔2025〕1号
成文日期 2025-04-14 发布日期 2025-04-15
统一编号 效力状态

临沂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印发《临沂市2025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临农种植字〔2025〕1号

 

各县区农业农村局,高新区农业农村工作办公室,沂河新区社会发展局:

现将《临沂市2025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细化措施,切实抓好落实,确保行动实效。各县区行动开展情况请于年底前报市农业农村局。

联系人:刘宝传

电子邮箱:ppsly07@163.com

临沂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4月14日

(此件主动公开)

 

临沂市2025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实施方案

 

科学有效防控病虫害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推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的关键措施。为充分发挥植保防灾减灾在促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等方面作用,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目标,根据省农业农村厅2025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病虫害发生趋势

根据全省和全市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会商分析,预计2025年主要粮油作物病虫害呈中等发生态势,发生面积较往年有所增加。小麦条锈病、玉米南方锈病等外源性病虫害大范围流行风险较大;小麦茎基腐病等根茎部病害持续上升;小麦赤霉病等突发性病虫害在局部重发几率增加。需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防控组织力度,坚决遏制病虫害暴发危害趋势,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

(一)小麦病虫害。预计2025年全市小麦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接近常年。其中,条锈病在西南冬繁区菌源量大,若气象条件适宜,发生范围将覆盖全市;小麦赤霉病田间菌源量大,一旦气候条件适宜,局部将出现中等以上流行趋势;茎基腐病中等发生,地力较差、管理粗放、盐碱地块偏重以上发生;纹枯病中等程度发生,发生范围普遍;白粉病中等偏轻发生,植株群体大、田间郁闭、管理较差田块及稻茬麦中等以上发生;麦蚜中等发生;麦蜘蛛偏轻发生,丘陵旱地、水浇条件差地块中等发生。

(二)玉米病虫害。预计2025年全市玉米病虫害总体偏轻发生。其中,玉米螟中等发生;粘虫偏轻发生,东方粘虫在局部地块有聚集危害风险;棉铃虫中等发生;草地贪夜蛾在局部地块有聚集为害风险。玉米南方锈病中等发生,如南邻省份发病早、危害重,局部有偏重流行的潜在风险;叶斑类病害偏轻发生。

(三)大豆病虫害。预计2025年全市大豆病虫害总体偏轻发生,较常年略偏重。虫害总体中等发生,主要有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烟粉虱等;病害总体轻发生,主要有大豆霜霉病、大豆锈病、大豆根腐病等。

(四)花生病虫害。预计2025年全市花生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其中,花生叶斑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花生根部病害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花生棉铃虫、地下害虫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

(五)其他病虫。水稻“两迁”害虫中等发生,水稻稻瘟病、纹枯病在水稻常年种植区域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番茄潜叶蛾局部中等偏轻发生。

二、总体要求

聚焦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以粮食作物主产区、重大病虫疫情发生危害区为重点,紧盯重点作物、重大病虫疫情,强化监测预警与防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实施科学用药增效行动,强化重点地区、重点对象植物检疫监管,严防重大病虫疫情暴发成灾,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全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力争到2025年底,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5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8%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科学防病治虫和安全用药水平不断提升。

三、防控技术路线

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立足抓早治小、关口前移,推行“一虫一策、一病一方”。

(一)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突出抓好条锈病、赤霉病、茎基腐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害防控。条锈病突出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防控策略和“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发现一片、防治全田”防控措施,及时封锁控制早期发病点,严防大面积流行。赤霉病突出抽穗扬花期预防,强化“预防为主、看天施药”措施。茎基腐病、纹枯病突出返青拔节期药剂防控,严防中后期重发危害。麦蚜突出抓好穗期防治,结合“一喷三防”落实达标防治。

(二)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突出抓好玉米螟、粘虫、棉铃虫、草地贪夜蛾、南方锈病、穗腐病和叶斑病等病虫害防控。玉米螟、棉铃虫主推放蜂治螟及性诱、食诱等绿色防控措施,重点抓好大喇叭口期药剂防治,大力推行“一防双减”技术,减轻穗腐病危害。粘虫重点加强监测预警,早查早治,抓好突发高密度点片应急防治。草地贪夜蛾要持续加密监测调查,强化阻截诱控措施,大力诱杀迁入成虫,降低重发风险。玉米南方锈病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周边地区发生动态,做好早期预防,一旦发现流行势头,立即组织防控,严控流行成灾。玉米叶斑病、穗腐病结合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实施的“一防双减”“一喷多促”等技术措施,降低后期重发风险。

(三)油料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大豆病虫害突出抓好根腐病、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大豆食心虫等,大豆根腐病重点落实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措施;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大豆食心虫等利用性诱、食诱等措施控制成虫种群基数,降低田间幼虫危害程度。花生根腐病、地下害虫突出抓好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利用杀虫灯、食诱剂、性诱剂等诱杀金龟子、棉铃虫等成虫,中后期抓好“一控双增”,防控叶斑病、棉铃虫、蚜虫等。

(四)其他病虫防控。水稻“两迁”害虫要及时关注南方稻区虫源发生动态,及时做好监测调查,发现迁飞高峰要及时组织开展统防统治。针对番茄潜叶蛾等危险性病虫,加大调查监测力度,采用快速、简便、高效技术,及早发现及时防治,严防蔓延成灾。

四、重点任务

(一)强化监测预警。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市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强化重大病虫害迁入我市的重要入口地区和流行扩散通道区域阻截布控。配备自动化、智能化监测设施,提升实时监测和早期预警能力。对流行性、迁飞性重大病虫害采取定点监测与大田定期普查相结合方式,严格执行重大病虫周报、突发重大病虫当日即报制度,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

(二)推进病虫害防控。紧盯主要作物、重大病虫,科学制定防控预案,结合落实小麦“一喷三防”、秋粮作物“一喷多促”等措施,实现防病虫提单产优品质有机统一。适时组织开展应急防控演练,及时组织应急防控技术指导。将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绿色高效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纳入统防统治服务内容,以粮食作物主产区和经济作物优势区为重点,加速集成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促进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融合发展。

(三)加强科学用药增效。积极开展“农安护民”,科学用药增效行动。加快集成推广一批区域性绿色防控、科学用药增效技术模式。加大重大病虫害防治新药剂、新药械、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加强科学安全用药宣传培训,提升重点作物科学用药治理水平,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严格植物检疫监管。以大中型种苗繁育基地、集散地、生产经营企业为重点,加强农作物种苗生产、调运、销售等全链条检疫监管。加快推广应用快速、简便检测技术手段,扎实做好种子苗木产地检疫,加大跨区调运检疫证书查验和抽样复检力度。强化染疫种子苗木溯源追踪,严厉打击无证调运、使用假证、货证不符等违法违规行为。

五、保障措施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加强植保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落实属地防控责任,加强工作统筹,及早安排部署,跟踪掌握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动态和防控进度,多渠道筹措防控资金,提早做好应急防控物资准备,规范喷防作业行为,指导农药科学安全使用,强化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化防治服务人员培训,推进防控措施落实落细。同时,及时反映解决各地病虫害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确保全市“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顺利开展。

六、行动安排

(一)及时动员部署。3-4月份,制定印发行动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技术路线和工作要求。县区农业农村部门结合实际,细化制定本地实施方案。3—8月,针对关键作物、病虫发生关键时期,灵活采用线上、线下会议或现场培训等多种形式,分阶段、分作物、分区域动员安排防控工作。

(二)准确会商趋势。3月、7月,召开全市上、下半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全面分析重大病虫发生形势,准确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县区农技植保部门根据当地病虫发生形势做好相应工作,及时发布病虫预报警报。

(三)规范信息报送。3—6月对小麦重大病虫、4—9月对草地贪夜蛾等玉米重大病虫、6—9月对大豆主要病虫发生防控信息实行定期调度,及时掌握发生动态。严格执行新发突发重大病虫疫情当天即报制度,提升应急响应与处置能力。

(四)加强调研指导。采取日常联系和关键时期实地指导相结合形式,局领导帮包县区组、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帮包指导组等督导指导小区在关键农时、病虫防控关键时期,深入田间地头,及时开展调研指导服务、宣传培训、技术服务等,指导各县区落实防控措施。各县区协同做好相应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下载Word】 【下载PDF】
【关闭窗口】 【字体: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