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政府网站!
索引号 | 1585729837/zfb/2025-0000134 | 发布机构 | 临沂市政府办公室 |
公开目录 | 部门动态 | 发布日期 | 2025/08/22 |
文号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标题 | 临沂市政府办公室派驻第一书记:扎根乡村沃土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
|
2023年12月,临沂市政府办公室派驻第一书记刘思国、陈宏分别来到沂南县张庄镇新庄村、南官庄村,开始了他们的驻村工作。驻村期间,他们通过走访调研、找出问题症结,结合村际实情,确定了强党建、兴产业、富民生的路子。如今,驻村村庄环境更优美,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当初的畅想蓝图正在一步步变成实景图。 驻村更“助”村 抓产业共谋乡村振兴路 7月29日上午,正在村里处理村事务的陈宏接到了同为第一书记刘思国的电话,“粮食烘干项目8月初就能完成审批手续。”听到这一消息,便立刻赶往邻村新庄村。一见面,俩人就商量粮食晾晒烘干项目开工、投产后的相关问题。 刘思国是市政府办公室派驻张庄镇新庄村的第一书记,和陈宏是同事如今又成了乡邻。这里是山区,老百姓以种植粮食为主,如何在粮食上做文章,促百姓增收,“抱团发展”是刘思国、陈宏俩人见面时聊得最多的话题。经过实地走访调研了解到,南官庄村有粮食烘干合作社的基础,于是,陈宏、刘思国在广泛征求所在村村“两委”及百姓意见后,决定通过流转土地在南官庄村新上粮食晾晒烘干项目,为周边农户提供粮食烘干、临时储藏等服务。 “预计今年9月建成投产,每年增收6万元左右,切实增加村集体收入。”陈宏如是说。 商量完两村的合作项目,虽说已过晌午,刘思国却也没有闲下来。在电脑前琢磨着新庄村产业园建设的事情。“我们村的基础比较好,根据村实际,挖掘特色资源,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刘思国说,他驻村走访了解到,村“两委”想依据村现有的资源基础建设一个集农产品加工车间、储存冷库、综合办公楼为一体的产业园区。虽说有了想法,但村里却苦于怎么建、怎么跑手续。 刘思国实地调研后发现,这是一个切实可行的项目,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好。一个项目涉及行政审批、农业农村、自然规划等多个部门,所有的手续都要办扎实。同时,还涉及老旧房屋拆除还建、新房分配等复杂工作。现在看着产业园区规划图即将变成实景画,刘思国笑着说,“目前,园区建设各项手续都办完了,正督促建设企业签订施工合同,预计9月份左右能开工。项目建成后,村集体年预计增收2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操心、受累这些都不算啥。” 道路硬化铺就村民出行“幸福路” “以前的路坑坑洼洼,雨天到处都是水,冬天是冰,走路都得小心翼翼,现在路修得又平又宽,出门也不用担心了!”走在硬化一新的村道上,沂南县张庄镇南官庄村的村民无不连声夸赞。在张庄镇南官庄村第一书记陈宏的积极推动下,南官庄村的道路提升建设项目日前顺利完工,一条条直抵民心的“幸福路”,便是密切党群关系、提升服务群众水平的生动注脚。 2023年12月,陈宏来到南官庄村驻村帮扶,在一次次入户走访沟通交流中发现,村内道路由于未铺设排水管道、年久失修,破损老化等现象严重,家门口“雨天一身泥,雪天满地滑”的村路,是不少村民的“心病”。通过多次实地查看,深入田间地头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心愿后,陈宏组织村“两委”成员、党员代表赴省级美丽乡村实地考察,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本村实际研究商讨施工方案和工程标准。同时积极协调取得上级支持,最终通过争取专项资金、企业捐助、村民捐款等方式筹集各方资金118万元对村内进行道路修缮、排水管网铺设、弱电下地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后,陈宏更是“钉”在了施工现场,联合村干部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实实在在的举动不仅有效保障了工程顺利推进,更点燃了村民“共建美好家园”的热情,干群合力拧成了一股绳,那段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的“闹心路”已然成为过去。 今年二期工程建设完工后,村内共计新修道路1350m,埋设污水管道1350m,铺设通讯光缆2200m,浇筑混凝土地面9700余㎡,崭新平整的水泥路不仅提升了村容村貌,更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日常出行。同时,村内还新建了乡村大舞台和文体广场,让村民出门锻炼和文娱活动有了新去处,大大增强了村民幸福感。 乡村道路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群众的幸福感。从村头到村尾,距离很长又很短,长的是年久失修、凹凸不平的破损路,短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那段心路。心系群众所盼,力解民生之忧。驻村帮扶的答卷,正书写在村庄的每一处变化里,书写在村民满意的笑容中。 建强村党组织 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村里的路又平又宽,南官庄村村民的心里更敞亮了;山上打了两眼井,新庄村再也不用为农作物灌溉犯愁了……自刘思国、陈宏两位第一书记驻村以来,不断提升所在村的治理水平,为民办实事真办事,并结合当地特色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强村富民。 “只有强化党建引领,才能激发乡村治理活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采访中刘思国、陈宏都认为,驻村以来,村人居环境改善显著,村民幸福感倍增,产业规划清晰明确,是因为抓住了党建这个“牛鼻子”。刘思国带领新庄村党员充分利用每月10日的主题党日活动,健全完善党员学习制度,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的相关政策、各类文件,重点学习乡村振兴方面的政策,激发党员干劲。同时聚焦后备力量培养,积极发展新党员,充实年轻新生力量,让青年在村庄发展中献力献策。在南官庄村,陈宏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强化支部引领和党员示范作用,并组织村“两委”、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负责人到外地考察学习,提高为民办事的综合素质。 “刘书记、陈书记来了,外面天热快进屋凉快。”在新庄村一家小商店,老夫妻俩看到刘思国和陈宏,连忙让他们进屋避暑。简单的几句交谈,不难看出村民对第一书记的信任和认可。 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了,村发展的思路和方向才更明确。今年年底,刘思国、陈宏两位第一书记的任期就要结束,但身上的担子不敢松懈,“产业项目即将落地,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强村富民的路要走稳走实。”在他们内心,身为第一书记,要努力让广袤乡村呈现更新更美的图景,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琅琊新闻网) |
【关闭窗口】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