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蒙阴县发改局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政府政务公开的重要事项精心部署,通过夯实“一项基础数据”、实施“两大示范工程”和打好“三套组合拳”,始终坚持“人无信不立,城无信不兴”的原则,不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政务”建设,成效显著。
一、全面夯实“一项基础数据”,推进政务信息归集共享
在“爱山东”政务APP“蒙阴县”板块的“服务”栏目中加挂“公共信用”模块,提供“信用信息查询”“综合信用查询”“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查询服务,初步实现了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询。依托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开通了40个“双公示”账号,有效打破信息孤岛。截至目前,全县共归集3万余户法人主体的信用信息记录7.5万余条。

二、深入实施“两项示范工程”,多维拓展政务公开场景
(一)政府率先示范带动,创新政务公开方式。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表率作用,以政务诚信引领其他领域信用建设。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法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事业单位“红黑名单”,其中纳入守信“红名单”单位5家。先后开展了政府机构失信问题、政府与企业所作承诺未兑现事项等专项治理工作,实现失信案件全部“清零”,完成率100%。实施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在企业投资项目环评等行政审批环节推广公开信用承诺制。

(二)重点行业示范带动,探索政务信息应用。实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探索“互联网+农村金融”的农村信用体系模式,整合资源,建立以农户、农业企业信用数据为基础的农村政务金融平台。授予常路麻峪村等9个村委金融诚信明星村称号,授予联城镇常岭村等13个村委金融诚信先进村称号,授予常路镇茶沟村伊夫元等795名农户金融诚信示范户称号,在金融贷款、信用额度等农村政务服务方面优先办理。

三、切实打好“三套组合拳”,充分发挥政务公开效力
(一)打好联合奖惩组合拳。结合政务公开,建立健全“红黑名单”制度,在税务、教育、医疗、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等20余个领域建立“红黑名单”制度,不断完善各行业领域“红黑名单”主体的认定标准和退出机制,加强对监管对象的分类监管。在财税金融领域,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价,完善税收“红黑名单”制度,公布税收守信“红名单”284个,税收违法“黑名单”209个。

(二)打好政务探索创新组合拳。探索采用“信用+政务”行政管理方式,结合“互联网+监管”具体改革要求,进一步完善政务信用监管系统,深化数据应用,在全县政务服务环节全面开展信用核查,升级“信用联合奖惩”系统功能,将“信用联合奖惩”系统接入事项政务服务大厅,在政务服务事项办理过程中全面实施信用核查。同时,探索建立统一的信用分级分类和评价标准,推动在“互联网+监管”中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形成监管行为数据3万余条,以“信用+政务”的方式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三)打好政务文化建设组合拳。持续强化政务信息公开,跟进城市信用监测,分析研判城市信用监测指标,重点从加强政务信息公示、完善信用公开制度等5个方面做好城市信用形象展示,我县城市信用监测指数排名由全市第12位上升至第5位。大力开展政务诚信宣传,结合全市“诚信建设沂蒙行”活动,策划推出全县中小学诚信主题征文比赛活动,活动收到征文稿件3000多篇,评选出各类奖项205名,其中网络投票环节投票量达14.7万票,浏览量达77.7万次,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同时,开展一系列政务诚信宣传活动,广泛宣传信用成效,打造“诚信蒙阴”名片,在全社会营造出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