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政策文件 >> 市委文件 >> 正文
标题 中共临沂市委 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沂市加快建设质量强市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索引号 1585729837/zfb/2023-0000086 主题分类 其他
发文机关 临沂市政府办公室 发文字号
成文日期 2023-12-19 发布日期 2023-12-19
中共临沂市委 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沂市加快建设质量强市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山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精神,统筹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着力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培育壮大质量竞争新优势,加快推进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临沂质量”发展系统性水平和协同能力,为推动临沂“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加快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质量支撑。

2025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持续加强,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增强。

——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升。把质量发展与工业强市建设深度融合,在2024年实现“量质齐升,两年万亿”的基础上,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人工智能、绿色低碳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增加值GDP占比达到3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年均降低3%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逐步提高,产值占比达到2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9%。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90,服务业供给有效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质量竞争型产业规模显著扩大。

——产品、工程、服务质量稳步提高。质量供给和需求更加适配,主要农产品和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6%,消费品质量合格率持续提升,工程质量抽查符合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满意度和公共服务质量监测评价稳定在满意区间。

——临沂品牌建设成效持续凸显新增市长质量奖12个,累计培育“好品山东”25个以上、“泰山品质”认证企业5个。建筑工程、土木工程、交通建设工程、水利工程在各自领域新取得1-3个奖项。全面提升“产自临沂”区域公用品牌在全国影响力,培育品牌价值过10亿的产品和区域公用品牌10个。

——企业质量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各类认证证书达到15000张以上,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推进,规上工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率达到70%以上,培养造就一批首席质量官、沂蒙工匠、沂蒙首席技师等优秀质量人才。

——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大幅提升。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对质量提升和质量转型发展的支撑服务能力持续增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持续深化,打造形成高效实用的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争创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2个以上,省级以上检验检测中心数量达到10个,形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线上线下服务平台3个。

——质量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和信用监管为基础的全链条质量监管模式进一步完善,重大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更加有效,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质量共治格局基本形成,全民质量素养显著提升,多元质量治理机制逐步健全。

2035年,质量强市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主导产业质量竞争力进步明显,知名品牌规模实现新跨越,质量先进文化生态基本形成,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着力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夯实产业基础质量支撑。聚焦产业基础质量短板,分行业推进产业质量基础提升行动,聚焦木业、机械电子、食品、冶金、医药、化工、建材、纺织等传统行业开展转型发展,推动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发现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提升。坚持创新发展,加速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机械装备制造技术、医药健康技术、智慧物流技术、木业技术、新型肥料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着力突破一批制约我市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扎实推进“两化融合”,对标“灯塔工厂”建设标准,推广工业互联网典型模式,推广采用在线检测控制装置、智能化生产和物流系统及检测设备,开展先进成型、加工等关键制造工艺联合攻关,提高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产业链质量保障能力。

)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深入实施“链式提能工程”,全面梳理重点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实施关键产业链质量管理提升行动计划,着力提高产业链韧性和质量安全水平。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进一步完善节能监察、节能诊断、能效对标和能效“领跑者”制度。推行“实施绿色低碳工程”,探索建立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推动碳足迹评价认证结果采信。构建“以大带小、以小托大”的生态模式,开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和“链核”企业融链固链行动,积极推动“链主”企业、全国质量标杆、质量奖获奖企业等头部企业发挥示范作用,联合中小企业制定团体标准,通过知识产权合作、建设产业链赋能平台、构建创新联合体、推进质量信息共享等方式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质量生态。

)培育质量卓越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先进工业强市战略,以十大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培育和争创省级和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示范区。大力推动产业集群质量管理机制创新,开展优质产品基地创建,支持产业集群所在地开展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创建。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种子库建设,加快鲁南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临沂农作物品种资源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等建设,推进创新协同生物育种,做大做强现代种业;培育壮大平邑金银花、蒙阴蜜桃、苍山蔬菜、沂南黄瓜等优势特色产业,打造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平台。聚焦商贸物流、精品旅游、电子商务、现代金融、文化创意、科技及信息服务等产业,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集聚水平。

)构筑区域质量发展优势。按照“一心引领、三极联动、两轴集聚、多点相拥”的区域发展格局,推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区域协作、联动发展、合作共赢、质量共治”的区域质量合作互助机制,推动全域质量协同发展。积极对接长三角一体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区域战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文旅、商贸物流等特色优势产业,引领鲁南经济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形成质量发展比较优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先行战略,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积极推动质量强县(区)创建,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质量强市建设基础。

专栏1  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工程

——质量引领。在链主企业开展标准“领跑者”行动,以先进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推动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和保护标准提升。组织市长质量奖评选,积极推广获奖单位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

——优质产品基地带动。围绕我市优势产业,积极开展山东省优质产品基地创建,充分发挥优质基地和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到2025年,山东省优质产品创建基地累计达到15个,新增山东省优质产品示范基地1个。

——质量强县示范。以山东省质量强县(市、区)创建为抓手,对推进质量强建设工作成效突出地方加大激励支持力度,激发各县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到2025年,力争创建质量强县(区)2-3个,县域质量竞争力全面提升。

三、全面推动产品质量提升

)增加农产品食品药品优质供给。实施标准引领工程,不断健全完善农业生产标准体系。强力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推动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叫响“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品牌。推广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加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管理,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食安山东”建设为统领,持续推进“食安临沂”和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推动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城乡社区网化服务管理体系。加快构建农产品食品药品安全现代化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和产品监管体系,强化质量信用和智慧监管,提升农产品食品药品全链条质量管理水平。深入落实“品质鲁药”建设工程,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强药品和疫苗全生命周期管理,建设市县联动、运行高效、覆盖全面的药品安全检测体系。高标准推进初级农产品食品药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健全信息化追溯体系,实现重点类别产品全程可追溯。

)推动消费品工业品提质升级。大力开展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加快推进消费品产业技术改造,助推“好品山东”建设。推进纺织服装、木业家具、食品等重点领域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积极开展个性化设计、柔性化生产,满足群众消费升级新需求。实施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推动企业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提升产品质量。持续开展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消费品质量安全“三进”活动,严守消费品质量安全底线。推进工业品“量质齐升”行动,针对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工程机械、特种装备、关键原材料、基础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等重点行业,组织破除重点领域质量瓶颈制约,加强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技术开发应用,推广采用先进成型和加工方法、在线检测装置、智能化生产和物流系统及检测设备,促进产品可靠性关键指标提升。积极推进首台(套)、首批次政策落实,支持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推广应用,落实重大工程设备监理制度。加强检测评定能力建设。加快临沂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提升木业产品等质量检验检测能级。

专栏2  产品质量提升工程

——特色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标准引领工程,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积极开展农业地方标准建设,加快标准推广应用,以标准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优质农产品发展,到2025年,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达到426个以上。实施农产品种养殖网络化管理,推进“阳光农安”智慧监管试点,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信用体系和追溯体系建设,推动“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管理。

——消费品质量提升工程。加强消费品质量监管,不断健全质量档案,强化监督抽查,加大执法打击力度。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按照“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的思路,推动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等不断提高质量水平。着力实施质量帮扶,组织专家人才和质量服务进企业等活动。夯实质量基础建设,开展消费品标准“领跑者”行动,推动认证认可体系建设,整合优化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注重品牌培育,实施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完善品牌激励制度。到2025年,消费品质量稳定保持在全省总体水平以上,促进消费品加快迈上中高端,人民群众质量满意度不断增强。

四、推进临沂建造品质升级

)筑牢工程质量安全底线。全面落实各主体质量责任和安全生产责任,健全建设单位首要责任监管机制,盯紧五方主体质量责任,严格落实建筑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制,健全项目法人负总责,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质量检测等单位依法各负其责的质量管理体系。从严把控初步设计审查、消防设计审查,加强超限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和施工图审查,源头上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努力打造“百年建筑”,鼓励新建、改建、扩建住宅小区、公共建筑采用隔震减震技术。强化建材质量管理,落实建材生产单位和供应单位终身责任,建立从生产到使用全过程建材质量追溯机制。强化施工单位主体责任,逐级建立质量责任制,推进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加快建立覆盖企业和项目内部各层级、各岗位和施工全过程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提高全过程质量管控和安全生产水平。依托“临沂市建筑市场综合监管与诚信信息化平台”,强化建筑市场诚信建设,建立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建立质量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现差异化监管、全过程质量管控和全链条质量监管。

)打造建筑工程优质精品。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推动绿色建筑与建材协同发展,完善绿色建材产品标准和认证评价体系,提升绿色建材质量,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建材,建立绿色建材政府采购制度,不断提高绿色建材应用比例。加强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开展星级绿色建筑认定和标识授予工作,推动绿色建筑品质提升和星级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以及其他大型公共建筑,按照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建设。继续推广应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开展绿色施工和智慧建造技术研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和装配式装修,加快建造方式革新。积极推进应用BIM技术在工程技术、施工和运行维护全过程的应用,开展基于BIM模型的项目报建、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及成果交付。政府投资或国有企业自筹资金的新建项目工程,在招投标、勘察设计、施工及竣工验收阶段应采用BIM技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创新应用,培育智能建造产业,着力提升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数字水利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利设施和水利业务深度融合,搭建集全面感知、数据共享和智能应用于一体的智慧水利平台体系,探索水利工程设施智能感知、智能处理、智能决策,全面提升水利监管信息获取、动态监控、协同监督能力。

专栏3  临沂建造品质升级工程

——以打造“建筑强市”为目标2025年末,确保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800亿元。加快推进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2025年,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达40%以上。进一步推广新型建造方式,到2025累计创省级工法380项、鲁班奖4项、省级优质工程100项。大力推广绿色建造、精益建造,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100%。鼓励建筑业骨干企业制定“领跑者”标准,引导企业积极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工程质量建设、城市品质提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制定地方、团体标准100项以上。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探索5G、物联网、人工智能、建筑机器人等新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创新与集成应用,促进建造方式“智慧”升级。开展智慧工地创建活动,以政府投资的公建项目为试点,分阶段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加大高新技术在现场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提高现场智慧化管理水平,规模以上建设工程智慧工地覆盖率达100%

五、扩大优质高效服务供给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价值延伸。聚焦产业转型升级需求,集聚高端金融资源、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推动现代金融、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依托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着力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完善物流服务功能,推动物流业向绿色物流、智慧物流方向发展。大力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进一步提升网络营销、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服务能力。培育建设一批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重点发展产业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业孵化、科技咨询、知识产权、政策法规、科技金融、工业设计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提升商务服务发展能级,重点发展会展经济、节能环保服务,培育打造特色鲜明、业态多样、功能完善的现代商务服务集聚区,推动商务服务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持续提升重大装备、特种设备、耐用消费品售后服务能力和安装、维保质量水平。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农机租赁、农资供应、农产品营销、农业市场信息咨询等专业化服务,支持生产性服务组织提供生产、加工、贮藏、销售、科技、信息、融资、保险等农业生产全程服务。构建全程覆盖、区域集成、配套完善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双社联合、代耕代种、农业生产托管等形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总结推广供销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全程一体化托管”模式,加快培育健全供销社综合性、专业化、社会化为农服务体系。

(十)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升级。以全域化为发展理念,文旅融合为基本路径,升级传统旅游要素,实现餐饮特色化、住宿标准化、交通体系化、旅游精品化、购物创意化、娱乐体验化,构建以“红色沂蒙·时尚临沂”为核心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形象。以健康临沂建设为主线,完善医养健康服务体系,推动健康旅游服务特色发展。深入开展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试点城市建设,建立家政服务诚信体系,支持家政企业建设社区服务网点,推进家政服务标准化试点专项行动,推家政服务向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提高物业服务覆盖率,完善以信用为核心的物业服务市场监管体制,大力发展智慧物业,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和标准化水平。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和重点领域服务质量满意度提升行动,营造安全放心的服务环境。

(十)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按照“十统一”工作思路,加快建成标准统一、服务高效、上下联动、一体运行的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全面打造“爱山东·沂好办”临沂政务服务品牌。推进义务教育城乡均衡、高中教育多样发展、特殊教育保障健全,支持临沂大学等高校开展国家“双一流”和省“双高”建设,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快构建适应需求、纵横双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数字化发展水平。完善全民健康设施服务体系,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动“创业沂蒙·乐业临沂”行动,推行“互联网+就业服务”,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快智慧医疗建设,深化医疗保障重点领域改革,加强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推进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探索社区服务设施“一点多用”,提升一站式便民服务能力。

六、加快临沂品牌建设

(十)推进品牌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品牌建设工作格局,营造共建共享的品牌生态环境。按照市场主导、部门指导的发展思路,有重点、分梯次、分类别开展重点培育。对企业在新产品研发、专利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商业渠道拓展等方面精准指导和技术帮扶,加快塑造“质量强、标准强、品牌强”的品牌新形象。落实品牌激励政策,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让本地品牌叫得更响、走得更远。建立健全企业自我维权、政府依法监管和司法维权保障“三位一体”商标品牌维权体系,增强企业法律意识和品牌维权能力。深化品牌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失信名单制度,依法严厉打击品牌仿冒、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为优质品牌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十)提升品牌知名度。“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为引领,持续建设“红色沂蒙·时尚临沂“产自临沂”等区域品牌,支持和推动企业建立自主品牌,形成一批质量卓越、优势明显、市场公认的品牌群体。实施高端品牌培育工程,大力发展高端品质认证,在老字号、驰名商标、泰山品质认证、优质医疗服务示范等方面,打造一批高端品牌。深入推进企业实现“专精特新”—“瞪羚”—“小巨人”—“独角兽”企业梯度迈进,带动全市形成“标杆企业引领、优质企业支撑、中小企业跟进”的品牌递进成长新格局。强力推进农产品品牌提升行动,多措并举发展地理标志、有机绿色等优势特色农业,培育一批产业集群品牌,不断扩大“产自临沂”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持续推进建筑工程夺杯创优活动,鼓励企业争创优质工程奖等省级以上奖项。采取部门引导、市场运作方式,依托展会平台,组织自主品牌企业积极开展营销活动,加强对临沂品牌的宣传推介,不断扩大临沂品牌市场影响力。

专栏4  品牌建设工程

——夯实品牌建设软实力。注重发挥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作用,开展品牌价值评价,定期发布品牌评价结果。鼓励引进品牌咨询机构和品牌创新、运营推广企业,在临沂设立分支机构,以临沂商城和各类经济园区为依托,为企业提供专业品牌服务。加强品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分层次开展品牌理论和应用管理培训,提升企业家的品牌管理专业素养,培养一批品牌建设专业人才。加强质量品牌和标准化体系建设。深化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学术机构的研究合作,为加强临沂品牌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智库支持。

——打造品牌核心竞争优势。引导企业制定品牌战略规划,挖掘品牌核心价值,丰富品牌文化内涵,加大品牌建设投入,积极推进全面品牌管理,促进品牌建设与企业经营良性互动。指导企业完善商标注册、发展和管理制度,争创驰名商标,到2025年,累计培育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100个。推动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加强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发展,打造一批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以“好品山东”建设为统领,引导企业开展品牌培育,不断扩大“好品山东”临沂产品影响力。积极推动企业申报中华老字号、山东老字号,促进品牌传承创新。

七、提高企业质量发展能力

(十)增强质量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质量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解决重大关键质量技术的基础理论问题和技术难题。鼓励支持领军企业联合创建高能级研发机构,整合政产学研用优势资源,协同开展质量技术创新。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利益分配机制,以“揭榜制”“组阁制”等方式支持关键质量技术产业化协作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出和应用转化。开展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加快建设市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支持领军企业、市属企业平台载体开展市场化技术创新服务,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培育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多层次的科技型企业体系,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十)提升全面质量管理水平。鼓励企业强化质量文化建设,树立和弘扬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应用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广泛开展质量管理小组、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等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支持企业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对质量管理方式、流程、工具等进行重塑改进,大幅提升质量管理全过程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动企业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发挥“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先进质量理念、质量管理模式向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延伸,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实施“管理提升工程”,开展质量管理标杆培育行动,建立国家、省、市三级政府标杆选树梯队,分级分类开展质量管理诊断与提升,开展中小微企业管理提升专项行动,全方位推动中小微企业质量管理升级。

(十)培养多层次质量人才围绕质量素养提升,举办沂蒙企业大学堂、高校总裁班等,对全市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企业开展培训,培育造就一支重视质量、追求卓越的新时代沂蒙企业家队伍。用好“1+N”人才政策,依托市重大人才工程,引进、培养一批高、精、尖质量技术人才。深化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引导企业聘用并有效发挥首席质量官作用,加强质量经理和质量工程师队伍建设。开展沂蒙工匠培育行动,打造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技师工作站,培养一批高素质能工巧匠。加大产教融合培养力度,探索“产业+专业”培养模式,扎实开展“金蓝领”培训,大力提升质量技术人才能力素质,培养一批知识型、创新性、复合型技能人才

专栏5  科技型企业体系建设工程

——打造创新型领军企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医养健康、高端化工等重点产业,遴选一批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实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企业,建立领军企业培育库,通过改造、重组、整合等方式,加快打造一批规模大、技术高、质量竞争力和引领作用强的领军企业。到2025年,培育形成50家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强化科技型初创企业政策扶持,实施重点项目引领、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协同、数字化转型、资本赋能、双循环融入、人才汇聚等重点工程,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向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转型,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加快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力争每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0家。

——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推进“个转企”“小升规”,建立“小升规”企业培育库,支持企业担保融资,提供应急转贷,发放创新发展补贴,加快培育一批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突出、成长潜力较高、质量优势显著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力争每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每年新增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70家以上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支持领军企业加强技术、品牌、供应链等核心能力建设,牵头承担重点项目和重大平台建设等任务,联合上下游企业加强技术攻关、质量改进、市场开发、资金融通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数据对接和资源共享,有效促进供应链配套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产品和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实现大中小企业协同融通发展。

八、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

(十)提升计量基础支撑能力。加强计量技术能力建设,围绕食品安全、乡村振兴、绿色低碳、医疗卫生、安全防护、公平贸易等重点领域,加快建设适应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强制检定需要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扩大计量溯源、校准体系覆盖范围,完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推动建立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聚焦农副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化工、商贸物流等产业领域,加快建设一批先进计量基础设施,培育打造国家和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参与产业计量测试联盟。落实计量制度改革,创新计量监管模式,加强计量器具强制检定管理,持续推动诚信计量体系建设,严格规范计量行政执法。加强能源资源计量,组织高耗能行业能效对标和节能诊断,助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十八)推动标准化创新发展。加快推动标准化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加大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标准化建设力度,推进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和兰山区标准化创新发展先行区建设。鼓励食品制造、木材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化工等优势领域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化活动,加快制定实施一批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常态化开展对标达标质量,支持企业利用自主创新技术制定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培育打造企业标准“领跑者”。加强商贸物流、康养、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标准研制,推动商城“商、仓、流”标准升级。加强标准化技术研究和服务能力建设,完善临沂市标准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与国内外标准化服务机构的信息共享与交流合作,打造形成服务全市产业发展的标准化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

十九)优化检验检测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改革,激发检验检测市场活力,聚焦产业发展和民生需求,打造产学研用测共享平台,支持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从提供单一检测服务向参与产品设计、研发、生产、使用全生命周期提供解决方案发展,支持检验检测机构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鼓励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行业协会牵头,以共建共享模式,建设企业实验室或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建立检验检测服务重点产业链供需清单,培育一批企业检验检测人员实训基地,开展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发挥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作用,引导检企对接,服务企业产品研发和质量品控。发布一批检验检测促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二十)提高认证推广运用水平。鼓励先进制造业企业申请高端品质认证,生活性服务性企业申请新型服务认证,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鼓励农产品产销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绿色食品、有机产品以及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良好农业规范(GAP)等食品农产品认证,构建生态产品认证标准体系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深化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鼓励管理体系、绿色产品、低碳产品认证等自愿性认证,支持建立碳足迹评价认证体系。采取“标准+认证”模式,探索在临沂商城商贸企业、商品市场或电商园区开展良好售后服务认证,促进商城服务提质升级。完善绿色产品认证采信推广机制,推动健全政府绿色采购制度,鼓励社会优先采购获得认证的绿色产品。加强认证活动监管,提高认证的公信力和有效性。

(二十)推动质量基础设施集成发展。统筹区域质量基础设施资源,持续推进集计量、标准、认证、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知识产权、品牌培育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线上平台+线下实体平台联动,完善“质量沂站”服务功能,健全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数据库,推动技术资源、信息资源、人才资源、设施资源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联通与共享,围绕重点产品、产业园区和企业需求,加快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园区工作站+龙头企业”的实体服务平台。大力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逐步推动“一个共享平台、一个受理窗口、一揽子服务、一个结果通行”模式,建设形成覆盖全市的质量基础设施综合服务体系。

专栏6  质量基础设施强基工程

——推动质量基础设施创新发展。加大对基础性、公益性、产业共性质量基础设施研究及项目组织和投入力度,在本市科技计划项目中设立质量基础设施重点专项,以项目引导技术机构加强科研攻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聚焦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商贸物流等优势产业领域,研究具有产业特点的量值传递技术,培育建设国家和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推进技术创新与标准研制同步的标准创新平台建设,争创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和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省级技术标准创新中心和共性技术标准创新平台,围绕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木材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化工、商贸物流等主导产业,培育打造一批企业标准“领跑者”。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在无缝气瓶、人造板、化肥、农副产品、电动车、植物油等领域积极创建国家级质检中心,在五金、电子元器件、冶金、挂车等领域培育建设省级质检中心。持续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在建筑材料、木材加工、纺织服装等领域加快推行绿色产品认证。到2025年,争创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2个以上,新建和升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50项以上;争取新增1个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委会或工作组,新增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3项,主导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5项,新增建设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5项;新增50张绿色产品认证证书,新增1500张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打造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持续建设完善市级综合服务平台“质量沂站”,围绕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木材加工、生物医药、肥料制造等产业集聚区,建设产业特色“一站式”服务平台,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特点,精准对接企业质量技术需求,扩展升级现有综合检测中心,建设县域“一站式”服务平台,推进各级各类服务平台联通与共享,打造线上线下全覆盖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1+X+M”体系。到2025年,“质量沂站”服务功能发挥明显,建成3个产业特色或园区“一站式”服务平台。

九、推进质量治理现代化

(二十)健全质量制度政策完善政府质量奖励制度,加大对质量管理先进、成绩显著的组织和个人的奖励力度。鼓励企业实施质量承诺和标准自我声明公开。支持开展质量公益诉讼和集体诉讼,严格执行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探索建立第三方质量担保争议处理机制,推行第三方质量争议仲裁。完善政府采购政策和招投标制度,推动将有关标准技术条件和质量要求纳入采购需求,鼓励采购优质产品。探索建立质量增信融资制度,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以质量品牌为授信依据的质量金融产品。健全质量统计分析制度,以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消费品质量合格率、质量竞争力指数、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等为重点,构建质量统计指标体系,定期评估分析全市质量发展状况。

(二十)提升质量监管效能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的质量监管新模式。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落实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和国家强制性认证制度改革措施,持续优化许可准入和退出流程。加强公共安全、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卫生健康、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质量安全监管与风险防控,开展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识别、评估和处置。健全重点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贯彻实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和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制度。完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体系。加强网络平台销售商品质量监管,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规范重点领域市场经营秩序,探索实施新兴领域包容审慎监管方式,促进新兴领域规范健康发展。推进综合执法,建立健全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质量执法联动机制,促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危害公共安全、危及人身健康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十)推进质量共建共治健全多元质量治理机制,全面构建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质量共治格局。推动广大企业强化质量意识,全面加强质量管理,积极践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及消费者组织建立健全行业质量自律规范,提供标准制定、品牌建设、质量管理、知识产权等技术服务,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质量工匠”评选、青年质量提升示范岗创建等活动,提高行业质量自律意识和能力。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引导作用,传播先进质量理念、质量文化和质量经验,展示临沂质量发展成果,讲好临沂质量故事。引导消费者主动参与质量监督活动,提高维权意识和能力。深入开展全民质量行动,建设质量文化社会教育实践基地,开展质量主题实践活动,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质量月”“中国品牌日”“世界计量日”“世界认可日”“世界标准日”等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营造良好质量氛围。

专栏7  质量监管惠企保民生工程

——开展质量监管惠企行动。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医养健康、高端化工、新能源等新产业以及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秉持包容审慎监管原则,创新采用柔性监管方式,通过提醒告诫、约谈指导、行政建议等监管与服务措施,帮助市场主体纠错减负。对重点新兴产业企业设立点对点联系制度,主动了解企业基本情况和诉求,定期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培训活动,针对不同类型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指导帮助企业健康成长。

——开展质量监管保民生行动。加快可穿戴产品、适老化产品、智能家居、数字家庭等新兴消费品以及网络购物、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健身、智能共享等数字化服务的标准研制与实施,规范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聚焦网络交易平台、城乡结合部农村消费市场以及养老育幼、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消费领域,强化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加大重点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开展住宅、公共建筑等重点领域建材专项整治。大力推广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无理由退货模式,鼓励经营者推行消费环节先行赔付。健全消费者维权机制,畅通消费者有效、便捷维权通道,引导设立基层消费维权服务站。推广在线消费纠纷解决(ODR)机制,实现消费者投诉快速、高效处置。规范开展消费投诉信息公示,督促企业依法诚信经营。健全消费者反馈评价机制,定期开展消费者满意度调查与量化评价。

十、组织保障

(二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质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质量工作各方面各环节,推动建立县级政府质量工作考核评议机制。健全完善质量强市建设统筹协调工作机制,推动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整体有序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将质量强市、质量强县(区)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根据本实施意见确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制定实施方案和年度行动计划,明确目标责任,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十)完善保障措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围绕质量强市建设,从产业、财政、金融、科技、贸易、环境、人才等方面制定完善本地区、本行业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促进资金、项目等要素向质量汇聚。完善财政投入机制,统筹资金支持质量强市建设,引导全社会在质量攻关、质量提升、质量治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质量发展投入。

(二十)严格监督评估健全质量工作考核评议机制市市场监管局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本实施意见落实情况分析指导,适时开展评估,重大事项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

文字解读:《临沂市关于加快建设质量强市的实施意见》


【下载Word】 【下载PDF】
【关闭窗口】 【字体: 【打印本文】